脊椎穿刺模型,脊椎模型,腰脊椎穿刺模型功能
脊椎穿刺模型主要功能:
1、 模型上的腰1、腰2是裸露的,便于觀察脊椎的形狀結構。
2、 腰3、腰5是功能位,有明顯的體表標志,便于辨認。
3、 可以進行的操作:全麻、腰麻、硬膜外麻醉、骶尾麻醉。
4、 進針時有阻滯感,一旦注入相關部位,會有落空感同時會模擬腦脊液流出。
5、 模擬可以立式穿刺和臥式穿刺。
腰脊椎穿刺模型急救操作操作步驟:
1、體位:腰脊椎穿刺模型側臥于硬板床,脊柱盡量靠近床邊,背部和床面垂直,頭頸向前胸屈曲,兩手抱膝緊貼腹部,盡量使腰椎后凸,拉大椎間隙,以利進針。
2、穿刺點定位:雙側髂棘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會處最為適宜,通常選擇L3~4棘突間隙為穿刺點,在真實患者皮膚上可用油性筆作標記,切莫在模型上作標記,易損害傷害模型表皮。如果在L3~4棘突間隙穿刺失敗,可改在上或下一椎間隙進行。
3、消毒:在穿刺點部位,用碘自內向外進行皮膚消毒,消毒范圍直徑約15cm。術者戴無菌手套,解開穿刺包,檢查所有器械,注意穿刺針是否通暢,并鋪消毒孔巾。
4、刺點部位局部麻醉:持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5ml,持針在穿刺點斜刺入皮內,針尖應斜面向上,注射利多卡因至形成橘皮樣隆起的皮丘5mm,然后用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作局部麻醉。在拔出針頭前注意穿刺的深度。5、腰椎穿刺:穿刺手術實施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繃緊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膚,避免穿刺點移位,右手持腰穿針垂直于脊背平面,針尖斜面朝向頭部刺入皮下后,要從正面及側面察看進針方向是否正確,這是穿刺成功的關鍵。針頭稍斜向頭部,緩慢刺入(插入針的指數(shù),成人4-6cm,兒童2-4cm)。針頭穿過韌帶時會有阻力感,當阻力感突然降低時,表示針已穿過硬脊膜進入蛛網膜下腔。再將針芯慢慢撥出,可見腦脊液流出。
6、測壓:接上測壓管測量顱內壓力,此時操作者應要求被穿刺者全身放松,雙下肢和頸部略伸展,平靜呼吸,可見測壓管內液面緩緩上升,到一定液平面后隨呼吸而波動,此讀數(shù)為腦脊液壓力。正常側臥位腦脊液壓力為70-180mmH2O(40-50滴/分鐘)。
7、奎肯試驗又稱壓頸試驗:目的是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。壓頸試驗方法,由護士或醫(yī)師(作為助手)先后分別壓迫左右頸靜脈,然后同時壓迫雙側頸靜脈,每次壓迫10秒。正常時壓迫一側頸靜脈后,腦脊液壓力迅速升高1倍左右,解除壓迫后10-20秒,迅速降至原來水平,表示蛛網膜下腔通暢。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,壓頸時壓力不上升(完全性梗阻),或壓力上升、下降緩慢(部分性梗阻),稱為壓頸試驗陽性。如壓迫一側頸靜脈腦脊液壓力不上升,但壓迫對側上升正常,提示梗阻側的橫竇閉塞。顱內高壓者,不可進行此穿刺法。
8、腦脊液送檢:測壓后用標本容器收集腦脊液2-5ml送檢,包括化驗及細菌培養(yǎng)等。若顱內壓增高時放液需謹慎,僅收集測壓管中腦脊液,或用針芯控制慢慢放出,最好不要超過2ml。
9、結束穿刺:將插入的針芯拔出,局部按壓1至2分鐘,消毒穿刺點,覆蓋無菌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
- 上一篇:外科打結技能訓練模型,淺表打結深部張力打結訓練器 2021/8/10
- 下一篇:急救心肺復蘇模擬人,急救醫(yī)學模型介紹 2021/8/4